
机器人365讯:能卖萌撒娇,陪你聊天玩耍,也能挥毫泼墨,甚至和人对下五子棋……能当银行保安、医院陪护,也能做肿瘤切除手术,甚至冲锋陷阵排爆除险……
6月13日至14日,在第三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全球海归千人宁波峰会(以下简称“双峰会”)上,一台台服务机器人各领风骚,抢尽风头,展示了与工业机器人迥异的魅力和风采。在同期举行的全国服务机器人论坛上,南开大学机器人与信息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刘景泰、日本柔性步行助力机器人领域专家桥本和信等国内外专家在演讲中也热情洋溢地描绘了未来与机器人一起生活的点滴细节。
与机器人共舞的日子渐行渐近,你准备好了吗?
越来越多,甬产服务机器人扎堆亮相
“阿美”是家政服务高手,可以在室内自主导航和移动,可以通过语音、手势和触摸等形式进行操作;聪明伶俐、机智可爱,自称“姚江第一美女”的“小美”和人一起主持开幕式…
在“双峰会”上,这些“身怀绝技”的智能机器人成了备受瞩目的主角。值得一提的是,它们都有“宁波户口”,也来自同一个家———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
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是由市政府与智能制造领域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团队共同筹建的科研机构。自2015年5月成立以来,已自主研发出7款国家级标志性智能机器人,其中就有“阿美”“小美”等服务机器人,还有目前世界上唯一可以把人安全抱起进行换乘搬运的智能护理机器人。
相对于在“双峰会”上高调亮相的服务机器人,宁波许多企业的服务机器人尽管“低调”,但是它们身上所蕴含的能量同样让人刮目相看。
在宁波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李明教授带领团队研发的“薄言豆豆”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聊天机器人之一,其语言意识别能力很强。目前,他们正和国内知名高校合作研发针对幼儿和小学生的智能教育机器人。
位于奉化经济开发区的宁波韦尔德斯凯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服务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公司主要产品之一———移动式迎宾安防机器人,可在8000平方米的空旷室内全天候工作。巡逻时头部可以不断旋转,同时把巡逻图像发送到监控室。根据温度变化或者人形感应,一旦发现前方有异样,机器人会发出警报,呼朋唤友,通知其他伙伴前来“增援”。同时,这种安防机器人会展开闪着电光的手臂,恰好堵住过道,如果几台机器人一起,就能把入侵者堵在过道里。
“相对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业界前景也更加光明。”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技官贾庆伟表示,他们现在已经和银行、电力系统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6月13日“双峰会”开幕式上,中国机器人峰会确定永久落户宁波,这是对宁波机器人产业的充分肯定。
作为全国较有代表性的装备制造业大市,我市在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拥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培育发展了一批有一定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创新机构。而这,也给宁波服务机器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尽管目前还没有权威统计数据可以佐证,但有一点可以非常乐观地肯定,宁波制造的服务机器人正在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越来越巧,一“人”照料两万只兔子
近两年来,在宁波农业、金融、餐饮、安防等领域,服务机器人“大秀”过人能耐。
身高95厘米、体重5公斤、身着白色服装、系着丝巾、大大的眼睛、憨态可掬的交行智能机器人“娇娇”人气爆棚。“娇娇”是我市首个银行服务机器人,它可以通过语言识别、人脸识别、触摸交互、肢体语言等方式,开展迎宾、业务引导、业务查询等多种类型服务,为交通银行开启了机器人服务时代。
今年年初,镇海机器人主题餐厅开业。一群神气活现的机器人给食客们带来不一样的就餐体验。此前,在慈溪一家餐厅里,跑堂的机器人也获得众人好评。“她们”端着顾客点的食物,在餐厅里滑行前进,到点餐的餐桌旁,会自动停下来,用普通话向顾客播报“您点的餐,请慢用”,新奇的创意吸引了许多市民前去体验。
在慈溪绿兴獭兔养殖场,只有一位“饲养员”,成千上万只兔子却照样被养得胖胖的。这位“饲养员”叫自动喂料清粪系统,是一条全自动封闭式饲养流水线,从喂料、饮水、清粪到气味排放,实现全程自动控制。养殖场董事长叶红霞指着一排排安装在传输带上的不锈钢兔笼说,用上智能饲养系统后,劳动成本节约了四分之三,饲养成本也随之降低,以前一个人喂养4000只兔子,现在“一人”可喂养两万只兔子。
据悉,这套自动传输兔子养殖系统由绿兴獭兔养殖场自行研发并向国家申请了发明专利。这套系统运用电脑控制饲料喂养量,不仅保持饲料的新鲜度,避免了饲料浪费,还做到了定时定量喂养,让兔子生长均衡;兔子排泄物实行了电脑控制传输带自动清理,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
同样是慈溪,机器人“采茶姑娘”忙碌的“身影”正在替代传统的人工操作。在横河茶叶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除了精品茶采摘仍采用人工方式,普通茶生产已实现从采摘到加工全程机械化,百余台(组)采茶机、修剪机、杀青机、揉捻机、摇青机、提香机等,构成了仅需一两个人操作的茶叶加工流水线,单线日最高产量可达750公斤,产量较人工处理增加50%,可减少用工人数80%。
越来越近,与机器人共舞不是梦
去银行理财会碰到迎宾机器人、出门就餐得到餐饮机器人服务、上医院会遇到护理机器人……随着“双峰会”的举行,不少宁波市民心头泛起涟漪:什么时候咱家里也能多个机器人?
宁波市机器人行业协会会长施国平表示,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人们对服务机器人有了更多的需求,广泛代替人从事各种繁琐、重复、单调的劳动作业,并为人类提供丰富多彩的新生活方式。另外,人们对教育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也带来很大的需求,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益智类机器人的市场需求量大,也更容易被激活。
在“双峰会”上,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服务型机器人在全国发展迅猛,但也暴露出技术含量不高、同质化、智能化不足等问题,离人们现实需求仍有一定距离。
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院长甘中学说,我国服务机器人基础还比较薄弱,缺少技术创新,关键部件品质和可靠性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较大。以销售量较多的“扫地机器人”为例,功能单一,更像一个智能家电,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宁波韦尔德斯凯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技官贾庆伟认为,目前服务机器人发展的主要瓶颈还在于硬件。“就拿我们普通的家用人形机器人来说,其定位和服务还是相对比较初级的。目前的定位精度是几十厘米,如要服务家里的老人,这个精度就要精确到几厘米,相应的定位系统和感应器也要更加先进。”
前两年,施国平曾购买了一台擦玻璃机器人,结果仅用一次就闲置起来。“根本擦不干净,还是叫家政服务员好。”施国平说,“家庭服务机器人要想做到跟人一样,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那么,服务型机器人怎样才能真正有用、好用、让人愿意用呢?甘中学认为,想让机器人真正走进家庭,走进千家万户,一定要让人和机器人接触的技术绝对安全,绝对舒适,让机器人绝对对人友好。
此外,现在服务机器人在市面上的售价动辄数万。“今后,价格会变得更加亲民,消费者会更易接受,更愿意使用,它们将逐渐走进大家的日常生活之中。”甘中学说。
(来源:中国宁波网)机器人365